2008年8月26日 星期二

[+/-] : 希望從人民角度思考花東發展 原民青年:答案不是高速公路

0 意見
2008/08/25 苦勞報導 http://www.coolloud.org.tw/node/25692

希望從人民角度思考花東發展
原民青年:答案不是高速公路

劉光瑩 陳雅萱

8 月23日下午,台灣社會系列論壇以「我們想要的返鄉路」為題,請來花蓮後生會、台北縣溪洲部落和花蓮馬太鞍青耕隊等團體與談,從日前剛結束的2008花蓮發展與實踐培力營活動、溪州部落拆遷、馬太鞍部落世代耕作地成為政府財團BOT開發案等事件,希望跳脫「興建蘇花高(蘇花替)」的議題來看花蓮的現況與未來發展。

第一位與談人花蓮後生會成員林軒毓,針對花蓮發展與實踐培力營活動表示,他們有感於花蓮的未來絕對不是一條高速公路就能解決,有更多層面的議題需要被討論,因此舉辦營隊,希望更多人能聆聽基層的聲音,了解花蓮在地現況,共同思考,想出可能的解決之道。

花蓮後生會成員在營隊前,深入田野訪查花蓮的醫療、教育、地方經濟、交通現況,訪調結果發現,地形狹長的花蓮,醫療資源多集中在北區,中區、南區的醫療資源普遍缺乏;內部交通不便;學童隔代教養情形嚴重,許多小型學校面臨廢校窘境,還有地方人口老化、在地就業不易問題等,而營隊就是以這四個議題為講授與討論主軸,並在最後讓參與者發表討論成果。

第二、三位與談人分別是溪州部落的張祖淼和花蓮馬太鞍青年耕作隊的Lisin,兩人不約而同談到執政者與財團不尊重原住民的生存權與生活領域的作為。張祖淼認為,為了生存,許多原住民離鄉背井到都市謀生,卻因為政府或財團的開發計畫,讓他們辛苦搭建的部落變成違建,面臨被拆遷的窘境。

Lisin則表示,花蓮馬太鞍溪旁的沖積平原是部落世代的耕作地,幾年前政府蓋了堤防後,把這塊地認定為「河川地」收歸國有,現正和財團進行大規模的「休閒渡假園區」BOT計畫,部落的居民對這些資訊全然不知情,也沒有人告訴他們,為什麼在祖先留下來的田地耕作是「違法使用土地」。

張祖淼表示,他並不反對興建蘇花高,不過,從這些不合理的對待來看,興建蘇花高只會加速讓政府、財團等既得利益者摧毀原鄉原住民的生存方式及生活領域。Lisin則說,政府、財團等人對花蓮或對原住民都存在著「自己的想像」,認為開發案能增加馬太鞍的就業機會,就像認為蘇花高能解決花蓮的所有問題一樣,忽略他們希望能就地耕作、生存的訴求。...
Read more
2008年8月23日 星期六

[+/-] : [苦勞報導] 都原部落需求迫切 新任北縣原民局長:還搞不清楚狀況

0 意見


http://www.coolloud.org.tw/node/25627


8月22日,台北縣政府原住民行政局新任局長朱清義在中國人權協會舉辦的座談會中,初次與溪洲、三鶯、小碧潭…等面臨迫遷的阿美族部落族人見面,由於其前任局長李玉蕙在歷次北縣政府採取強勢動作時,表現讓族人失望,新任局長的態度如何,也受到關切;不過朱清義屢屢用「我8月1號才上任」為由,閃避所有關於迫遷的議題,使得這一場以「溝通」為名的座談會,落得讓族人帶著滿腹質疑回家的結果收場。

這一場名為「原住民族保障面面觀─生存權與居住權」座談會,邀請的溪洲部落發言人張祖淼、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科長雅柏甦詠‧博伊哲努、中國人權協會台灣原住民工作團陳士章、開南大學公共事務管理學系系主任楊仁煌到場與談。參與座談的民眾以三鶯部落、溪洲部落、小碧潭部落的族人為主。

張祖淼表示,族人們都是開朗、樂觀地生活,很少怨天尤人。聚落於此,與他人並無衝突。三鶯部落曾有此六次被驅趕、拆除的經驗。政府早該有此覺悟去了解,為什麼被拆六次,三鶯還不走?張祖淼說,原住民族不只生存於保留地、傳統領域,凡是腳能踏足的地方,都應該有所保障。而非以為將土地還給原住民就能有效解決問題。族人沒有多大要求,只是希望這樣的一個生活方式、生活機制、傳統精神,能夠延續下去。

張祖淼說,縣府為發展都市計畫,以淹水做為藉口逼迫部落搬遷。他說,有危險應該要解決危險,而不是解決「人」。用金錢去營造原住民最自然的生存環境,是非常不自然的。他強調,都市原住民所遇到的困境,原鄉部落也會遇到。如果連生存的問題都無法解決,爭取再多福利都沒有用。在族人爭取生存權利時,原住民基本法竟然不能保障所有原住民,令他相當痛心。

面對其他與談人天馬行空的發言,關心與自己切身相關「都市原住民居住權」的族人們,耐著性子,等了兩個多鐘頭,好不容易等到朱清義說話,沒想到他一開口,還是整篇的言不及義,說「要用最大的熱忱跟我的族人去溝通、去協調」但另一方面,卻還是照著縣政府的基調,把問題丟到「水利法」,強調縣府只是依據「河川治理線」依法行政,如果要解決居住問題,就要等修改水利法,朱清義不忘強調,在行水區裡別的房子拆、部落的房子不拆,這會有「公平性」的問題,他又問,如果大家住在這邊,有生命財產的安全問題,誰要負責?

在朱清義講完話之後,各種各樣的質疑,像海浪一樣一波波湧來,包括了水線的劃定,水利局會比在地住了三十幾年的阿美族人更了解水性嗎?三鶯部落目前面臨斷水斷電的窘境、原民局有沒有辦法協調解決?到底什麼時候要去這些部落看看?對於水利法修法有何具體的意見?現在要拆居民的房子,行水區裡面的砂石場卻沒事,怎麼可以跟族人談「公平」問題?既然主張要修水利法、讓居民可以住,又說「有危險」那是不是矛盾…

面對這一連串的問疑,朱清義始終只有一招化解,那就是「我8月1號才上任,這半個多月都在忙豐年祭…」乾脆來個一問三不知,他只是來「把自己的感動,跟大家做分享的」、要來談談「原住民的快樂」是什麼,看起來,剛剛當局長的人,果然有許多「感動」和「快樂」,說也說不完的。

隨然這一場「溝通」全無實質的內涵,不過老遠趕來、坐了一個下午的族人們,還是願意再給這位口稱「我來這裡不是當官的,而是為了解決族人在台北都會間的問題。」的新局長一些時間,沒有太多的苛責,只是希望他儘快到這些面臨危機的部落看看、了解問題。

溝通沒有效果,主辦這一場座談的「中國人權協會」的立場,卻遭到了質疑,當族人問道:「請問中國人權協會是不是可以公開支持都市原住民的就地居住權?」時,理事長李永然先是一愣,然後說,我們需要經過理事會通過,才能做這樣的決定;接著把球踢給該協會「台灣原住民工作團」的召集人陳士章,說他比較了解問題,陳士章見理事長把球踢過來,只能接道,「個人」是支持的,但協會要提案到理事會去;李永然再接回來說,中國人權協會辦這個活動,是為了建立一個溝通的平台,讓大家能彼此了解;至於「提案到理事會去」、「以協會的名義支持」云云到了這裡,還算不算數,也就沒有人知道了。...
Read more
2008年8月20日 星期三

[+/-] : 臺灣社會論壇及生存權與居住權座談會

0 意見
2008年8月7日 星期四

[+/-] : [破報522期]藝術中的勞動精神與溪洲部落的就地勝利

1 意見
2008年8月3日 星期日

[+/-] : 周錫瑋大軍過後 溪洲部落健在

0 意見
 
Blogger Template Layout Design by [ METAMUSE ] : Code Name Gadget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