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知名的批判性知識分子。他有十本作品,包括《後現代性的狀況》(The Condition of Postmodernity)、《社會正義與城市》(Social Justice and the City)、《資本的空間》(Spaces of Capital)、《資本的限制》(The Limits to Capital)與《新帝國主義》(The New Imperialism)。之前多年任教於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與牛津大學,現任教於紐約市立大學研究中心(CUNY Graduate Center)與倫敦經濟學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http://wec.shu.edu.tw/lecture/lec_harvey_2.htm David Harvey 是當今英國馬克思主義地理學與後現代地理學的領導人物,1961年畢業於劍橋的聖約翰學院 (St. Johns College),現為紐約市立大學地域、文化與政治中心及地理系教授。1980年代晚期 (1987~1993) 曾擔任牛津大學地理學的 Halford Mackinder 講座教授。David Harvey 早於 1973 年出版的《社會正義與城市》(Social Justice and the City, 1973)即提出空間的分析必須置於歷史唯物論的範疇之中討論,而在 1989 年出版的《後現代性狀況》(The Condition ofPostmodernity,1989) 更結合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都市地理學,以及建築、電影和後現代理論,針對當前的文化輪廓,從社會和空間層面,提出了唯物論的解釋。
David Harvey 認為解決西方經濟危機的方法是從僵化的福特主義和國家調控,轉向彈性累積模式,即政治經濟學的調節學派(regulation school)所謂的後福特主義。David Harvey 更修正了麥克魯漢式「地球村」的論題,指出空間和地方之間有複雜的關係,全球性與地域性之間盤根錯節,還有各種對抗性力量的辯證互動,產生了新的動態空間形貌。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