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7日 星期四

http://shijou.blogspot.com/2008/08/blog-post_07.html

[破報522期]藝術中的勞動精神與溪洲部落的就地勝利




藝術中的勞動精神與溪洲部落的就地勝利
文/陳 寧

 
土耳其藝術家布拉克.德里爾(Burak Delier)受邀來台參與臺北市立美術館「台北雙年展」,他選定了溪洲部落作為創作地點,在一個禮拜的期間裡,用夜光漆繪製了寫著「WE WILL WIN」(我們終將勝利)的大型布條,在7/30(三)的上午開始進行最後的搭建鷹架工作,他希望能把布條掛在部落旁的河岸上方,向居住在對岸資本主義下的產物,如美河市等一棟又一棟高樓大廈中的人們宣示,同樣在新店溪畔依水而居的原住民,終有一天會贏得勝利,爭取到自己的人權和居住權。

德里爾的作品融合了游擊隊藝術(guerrilla art)的手法以及絕佳的幽默感。他在2007年成立了一家名為「反方向」(Reverse Direction)的偽公司,據他個人表示,「藝術不是美麗的東西,而是透過勞動的轉換,來體現最後的勝利」,利用勞力來贏取最後的勝利,有點像是分包的概念,把工作分包給原住民等弱勢族群,而他們在這個勞動的過程中,就是一個爭取權利的過程。

另外,德里爾也提到,在伊斯坦堡,有許多從偏遠地區遷入大城市的移民,他們在原本的家鄉大多是從事農業,但是隨著工業化的腳步,農業漸漸的衰退,使得這些人不得不來到都市找尋工作機會,而他們所從事的工作從擦皮鞋、清潔工到建築工人,都是最微不足道的行業,卻也是一般市民日常生活中最不可或缺的各種服務,但是當都市開始發展、擴張,政府最先要剷除的,就是這些弱勢移民的家園。

因此在他還沒來到台灣時,在網站上看到了溪洲部落相關的英文報導,就對這個聚落產生了很大的興趣。「他們替人蓋了一棟棟的高樓,但是政府卻說要把他們的家拆掉」,「人是有權利居住在土地上的」,德里爾說。雖然才來到台灣短短幾天,但是在土耳其的所見所聞,讓他很快的就瞭解到溪洲部落族人的處境。

而在駐紮部落進行創作的過程中,德里爾經歷了人生中的第一次颱風,也經歷了警察惡意騷擾部落居民,強制驅離族人的行徑,留下影像紀錄。「這裡的政府用淹水當作藉口要求族人離開家園,就像在我的國家,雖然我們沒有颱風,不過政府會用某個區域有發生地震的危險當作理由,企圖奪走弱勢人民的土地。」

大型「WE WILL WIN」布條掛置作業完成後,德里爾會從對岸的摩天大樓頂端,由上而下,模擬大樓居民的視角對溪洲部落進行拍攝,但是原本已經和大樓所有者商談好的拍攝計畫,卻又因為有其他共同出資人擔心一旦在拍攝過程中發生意外,會影響房屋銷售而使工作進度受到阻礙,於是德里爾的工作小組緊急聯絡美術館館方,最後請到館長出面為他們創作計畫負責,才讓屋主妥協,而拍攝的動作又被迫延到31號才能進行。

德里爾的工作團隊成員張曉華,是協助德里爾向部落居民溝通創作計畫的靈魂人物,為了催生這幅「WE WILL WIN」的大布條,她也親自走訪這個都原部落,「以前在網路上看著些新聞,常常都會覺得離自己好像很遙遠」,張曉華笑著說,「颱風那晚電視新聞一直報導溪洲徹村的消息,那晚我們就正好待在這裡,其實沒有像新聞說得那麼誇張,但是如果我沒有來過,我也不會瞭解實際的情況。」

今年台北雙年展的主要核心創作概念,是以文化行動來進行社會介入,不過當德里爾被問道,是否認為自己的作品,可以真正達到影響社會現況時,他也斬釘截鐵的回答了「不會」,畢竟藝術家的停留是短暫的,如果真正想要改變社會現況,還是要靠著在地居民和聲援團體的共同協力。

但是德里爾仍然並沒有否定自己多年以來的文化游擊行動,因為對大多數的社會議題來說,要如何在短暫時間內,引起民眾廣泛的注意和討論,以形成一股輿論壓力,迫使當政者能去重視問題,是重要也是必要的,德里爾身為對社會議題有特殊感受性的一位藝術家,他選擇用另一種方式來進行他的革命,讓來自不同階層、不同高度的人們,用不同的角度看溪洲。

在良好的天氣狀況下,德里爾和他的工作小組,到溪洲對岸摩天大樓頂停留了一整天,順利的完成了拍攝工作,也和熱情的溪洲居民們,相約9月6日部落豐年祭時再見面。而這些影像紀錄將會在今年9月13日起於北美館舉行的台北雙年展展出,讓溪洲部落居民堅決就地居住,捍衛家園的信念,向國際發聲。

北美館台北雙年展 http://www.taipeibiennial.org/
溪洲部落後援會 http://shijou.blogspot.com/

1 意見:

匿名 提到...

Very good......

 
Blogger Template Layout Design by [ METAMUSE ] : Code Name Gadget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