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7日 星期一

https://shijou.blogspot.com/2008/01/blog-post_07.html

溪洲部落在都市邊緣…



溪洲部落在都市邊緣…

(地方/台北縣)
文/陳婉寧

某週六的傍晚,隨著幾位部落朋友喲喝關注的步伐,我驅車前往緊鄰碧潭邊的溪洲部落,羅斯福路直行,穿過隔絕北縣北市一分為二的水道,下橋車來車往灰撲灰撲 綠底白字的「溪州路」指引我穿越左右兩側的高球場、行過採集轉運的砂石場,蜿蜒輾轉經過友人口中所言政府劃設之河濱公園,再往前行便是溪州部落的入口意象 設施。

同行的友人本身是花蓮縣吉安鄉阿美族族人,北上攻讀研究所期間無意接觸了原住民部落住宅政策計畫,第一次來到溪洲部落的感覺,她回想走進溪州部落的那一 天,一切一切從聚落形式、房屋建築工法、到原住民族人特有的臉孔與語言;不斷不斷地有一股親切與回家的浪潮向她襲來。我們那天是去參加溪洲部落自救會成立 大會,在溪洲部落自救會成立大會之前,族人們就已經開始自行運作面對政府強制搬遷的串聯活動。溪洲部落族人於三四十年前來到碧潭邊落腳,從一磚一瓦開始建 立家園,宗教信仰中心是到部落外的教會進行,部落內則有自行成立之聚會所及所附之廣場,作為年度豐年祭或節慶之空間場所。溪洲部落有門牌、電力則是幾年前 才開始由政府提供,水力目前則是透過抽取地下水使用。溪洲部落在民國八十六年時發生部落大火,將部落家屋的大多多燒燬,故有將近一年的時間,部份部落族人 是在聚會所前的廣場上居住帳篷為生。在碧潭邊的這塊地三四十年間將溪洲部落的小孩從小孕育長大,裡面有太多與土地和空間緊密相連結之故事歷史可以訴說。

今天政府部門以溪洲部落位於行水區之內而欲進行強制搬遷計畫,同時也已完成溪州部落入口前設置自行車道及部分之河濱花園綠美化工作;令人感到弔詭的是沿著 河濱花園及自行車到部分至水岸邊皆有築起防洪堤防,防洪堤防直到 溪州部落便不再繼續下去,直到部落盡頭後又開始築起堤防….。這樣選擇性地築堤原因何在令人摸不著頭緒,而強制搬遷過後的安置計畫,政府目前是安置入三峽 國宅,該國宅提供給各族原住民居住,簡易地將各種不同族群畫入制式的空間提供中。溪洲部落的族人們大多從事營建模板業,所以自然對營建工法和屋體結構自有 一套標準和所適宜之空間使用系統,而溪洲部落族人們自力營造出的聚落地景也可輕易以肉眼看出族人們對於屋宇建造自有一套原理在,族人們對三峽國宅的建築材 料和安全性有所疑慮,同時更重要的訴求是:政府不應漠視都市原住民對於原始聚落家屋空間的在地性與歷史性,必須讓公部門意識到並非將族人統一搬遷至安全無 虞之國宅便可了事、都市原住民離鄉背井來到城市打拚,所進行的是服務城市便捷的都市捷運系統或者建造一棟又一棟讓城市引以為傲的世界第一高。這些基礎的勞 動人口往往是政策重視排行的末端,卻又諷刺地會在公開場合將原住民族群視為台灣特有的國產與驕傲(例如:安排原住民歌舞秀迎慶外賓)。在不論是原住民住宅 政策或其他對於少數族群(外籍配偶、客家族群…)的城市規劃項目上,我們的政府是不是選擇性地看見或漠視…..?!

0 意見:

 
Blogger Template Layout Design by [ METAMUSE ] : Code Name Gadget 1.1